第一四三章八方风云聚行在
大宋宝庆元年四月十五日,西元1225年5月23日,宜婚,不宜动土,大朝会之日。
在起床之后,史弥远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年历——这也是流求物产,大宋虽有仿制者,可在印刷、纸张之上,都远不如流求。
在乙巳日上,他用朱笔画了个圈,虽然笔迹早干了,可是在马灯之下,他还是觉得那笔迹很湿润,象是新鲜的血液。
他微微一笑,象新鲜血液便好,今日,便是要流血。
他已经准备好了,今日将是给太后一党最后一击的时机。
刻钟时间五时正,史弥远已经身着官袍,立在大殿之前。因为是大朝会,故此是在大庆殿前,虽然天子但厚,赐了花甲以上朝臣座椅,但今日他未曾坐下,而是挺身直立。他既是立着,其余百官也都不好坐下,只能也站立于两侧。
早朝时间到了,先是仪仗入殿,百官紧随其后,班立既定之后,有内侍手持书着“班齐”二字的牙牌,由小黄门引入。
片刻之后,后幄内传来小黄门的高喝:“人齐未?”
百官中各班当头者齐声答道:“人齐!”
幕幄被掀了起来,天子自其中走出,今日他神采奕奕,面色比以往更为潮红,史弥远想起自己在宫中眼线传来的消息,说是天子这些日子都召那宫女韩妤侍寝,极是恩宠。
殿前司的卫士用力甩动鞭子,这是所谓“鸣鞭”,天子入座之后,后幄中又传来翠环玉佩之声,紧接着一声轻咳,隔着珠帘,众人见一人影坐在帷幄之后。
“诸卿有事可上奏。”在例行公事般的程序之后,天子微微一笑,看着史弥远道。
依着以往大朝,此时正是史弥远当先上奏之时,史弥远不动声色地站了出来,举起笏板正要说话,突然间,他身后一人道:“臣大理寺评事胡梦昱有本上奏!”
论及品秩,这位理寺评事不过是正八品的微未下员,闲散小官,便是满朝文武说过话,也未必能轮到他发言。可此时他声音一出,整个大殿之中殿数哑然,无论是史党,还是杨党,或者是真德秀、魏了翁等人,都闭口不语,便是史弥远自己,也多少有些意外。
宝庆元年,事关大宋走势的一次政治风暴,便由这个区区大理寺评事拉开了。
刻钟时间凌晨五时五十分,早晨的雾气已经开始消散,露水在草丛上闪着晶莹的光芒,秦大石站在聚景园前,神情平静地望着外边。
他望着的地方是诸蕃坊,原是给那些定居在临安的外国商贩居住之所。一来流求人也算是“蕃商”,二来他们正在聚景园里替天子耕种,故此他在此处,根本无人过问。为了隔离好奇心过甚的百姓,临安府安排了差役在周围巡视,他们得过郑清之吩咐,也只是禁临安百姓入内,而不禁园内之流求人外出。
当远处人影出现时,秦大石脸上露出微笑,不为人知地松了口气。过了片刻,来人已经到了聚景园前,守护的差役上来正待喝问,秦大石已经迎了上去:“差役大哥,这些都是是我流求国人,随着使节来此的,原是小人同乡,还望行个方便。”
那差役见着只有三个人,觉得并无不妥,便点了点头,就在他点头的同时,来人拿出一个小布口袋,将之递了过来:“些许糖果,当不得什么,差役大哥拿去,给令郎令爱尝尝。”
流求人的“奶糖”,如今已是临安众所周知的好东西,那差役立刻眉开眼笑,这东西不过是些许吃食,拿去哄小孩儿正好,便是上官知晓了,也不能说他收受贿赂。
将那三人引入园中之后,秦大石嘿嘿一笑:“如何?”
“果然如你所言,戒备极弱,只需数人,便可破之。”来人也是笑道。
“李汉藩,如今可是你显本领的时候了,冲锋陷阵我秦重德来,但掌控全局就须你了。”秦大石活动活动脖子,骨节传来噼噼叭叭的声响,然后他冷笑道:“装了这许多年的客栈掌柜,幸好身手并未丢了。”
“你只管放心,大官人布置的,如何会有差错!”李邺握紧了拳头,眼中也是兴奋的光芒。
与此同时,在临安城某处码头,几个年轻的太学生正翘首遥望。
一艘乌篷船晃晃悠悠地顺着河道,出现在他们视线之中,见着那乌篷船上的旗帜,学子中一人喜道:“来了,便是这艘船了。”
另一个学子握拳奋臂:“如此,则大事成矣!”
“李之政,你且小心,休要大声嚷嚷,惊了官差,只怕坏事!”
“赵曼卿,你何时见我坏过事?”那握拳奋臂的士子哼了一声:“‘夫达也者,质直好义’,岂非我乎?”
“‘敏而思而慎于言’,方为君子也!”
“你二人休闹了,便是睡死了的猪,也会被你二人吵醒!”另一人喝道。
李之政与赵曼卿不约而同,将矛头对准了他:“虞元一,为何你说得,我们偏偏说不得?”
被称为虞元一的怒瞠双目,虎视二人:“若是不服,便吃我虞玄一顿拳脚如何?”
不等二人答话,他又飞快地道:“你二人论是想害谢岳死在监牢中,想害了国朝三百年国祚,想误了今日大事,那便继续吵下去!”
李之政与赵曼卿终于闭口不语,他们目光都凝视那艘乌篷船,就在他们争论之间,乌篷船已经靠了过来。
船上一人戴着草帽,掀起帽子向虞元一一笑:“元一,好久不见了。”
“好久不见了!”虞元一也是一笑,然后向那乌篷船中看去,只见乌篷船时,一个人慢慢走了出来。
“马车已经备好,这便去太学!”虞元一也不待自我介绍,低声道:“事不宜迟,迟恐生变!”
大庆殿里,寂静如死。